防治雙管齊下:基礎措施是基石,藥物干預是利器
骨質疏松的防治策略如同建房子,必須打好地基,再根據需要進行加固。
1. 基礎措施:人人需知的“護骨”基石
這是所有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婦女都應遵循的基礎方案,無論是否已確診骨質疏松。
均衡營養,補足“基礎原料”:
鈣:建議每日鈣攝入量為1000mg。首選食補,如奶制品、豆制品、深綠色蔬菜、堅果等。若飲食無法滿足,應在藥師或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。
維生素D:它能促進鈣吸收,是鈣的“最佳搭檔”。每日推薦攝入量為800-1200 IU。除了多曬太陽,可通過攝入海魚、動物肝臟、蛋黃等補充,或直接服用維生素D制劑。請注意: 普通維生素D(如維生素D3)需經肝腎活化,對于肝腎功能不全者,可能需直接補充活性維生素D(如骨化三醇、阿法骨化醇),但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,以防高鈣血癥。
健康生活方式:
規律運動:特別是負重運動(如快走、慢跑)和抗阻運動(如舉啞鈴),能刺激骨骼,增強骨密度和肌肉力量,改善平衡能力,預防跌倒。
戒除不良習慣:戒煙、限酒、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。
預防跌倒:
改善居家環境(如浴室防滑、過道明亮、安裝扶手),穿著防滑鞋,定期檢查視力,避免使用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。
2. 藥物干預:在醫生指導下筑起“加固防線”
當評估為骨質疏松高風險或已確診為骨質疏松時,僅靠基礎措施是不夠的,需啟動藥物治療。共識推薦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:
骨吸收抑制劑(“節流”):這是最常用的一線藥物。
雙膦酸鹽類:口服或靜脈給藥,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,強效減緩骨流失。需嚴格遵醫囑服用(如阿侖膦酸鈉需清晨空腹用大量水送服,并保持站立30分鐘),以保障療效和減少食道刺激。
RANKL抑制劑:半年皮下注射一次,作用強大且使用方便。但需注意,停藥可能存在“反彈”風險,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。
骨形成促進劑(“開源”):
甲狀旁腺激素類似物:通過促進骨形成來增加骨密度和骨強度,效果顯著,通常用于嚴重骨質疏松或多次骨折的患者。需每日皮下注射,療程一般不超過2年。
雙重作用機制藥物:
羅莫索單抗:具有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雙重作用,能快速提升骨密度。但因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,有心肌梗死或中風史的患者需謹慎使用。
組織選擇性雌激素復合物:不僅能緩解更年期癥狀,也有預防骨流失的作用。
雌激素療法:
對于小于60歲或絕經10年以內、有顯著更年期癥狀的女性,雌激素是預防骨質疏松的有效選擇。但必須由醫生全面評估其獲益與風險(如血栓、乳腺癌等)后,在個體化基礎上最低有效劑量、最短療程使用。
藥學提醒: 所有抗骨質疏松藥物都需在醫生指導下足療程使用,并定期(通常治療1-2年后)復查骨密度和骨轉換標志物以評估療效。切勿自行停藥或換藥。
骨折后管理:治療永不嫌晚
即使已發生脆性骨折,啟動抗骨質疏松治療仍能顯著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。此時,需進行多學科管理,包括骨科手術、疼痛管理、康復治療以及規范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。
總結:
骨骼健康是支撐女性高質量晚年生活的基石。面對圍絕經期這一特殊階段,我們應主動出擊,通過早期篩查、堅持基礎措施,并在必要時科學運用藥物武器,有效管理骨質疏松風險。請務必咨詢內分泌科、婦科或骨質疏松??频尼t生和臨床藥師,制定個性化的防治方案,讓您的骨骼依然強健,從容優雅地度過人生后半程。
科普專家:漯河醫專二附院 藥學部 耿亞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