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姨媽期”不能運動,要靜養(yǎng)?這其實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誤解。對于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來說,生理期不僅可以運動,科學適量的運動反而是一劑緩解不適的良藥。
一、動一動,反而更輕松
許多女性擔心運動會讓不適加重,但事實恰恰相反。適度的體育活動能帶來不少驚喜好處:
1. 緩解疼痛: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減輕盆腔的充血狀態(tài),從而緩解小腹墜脹和痛經。同時,身體在運動時會釋放出內啡肽(一種讓你感到愉悅的天然鎮(zhèn)痛激素),堪稱“天然的止痛藥”。
2. 促進經血排出:運動時腹部肌群有節(jié)律地收縮與放松,能對子宮起到輕柔的按摩作用,有助于經血更順暢地排出,縮短不適期。
3. 改善情緒:生理期激素波動容易導致情緒低落、煩躁。運動能有效調節(jié)神經系統(tǒng),幫助釋放壓力,提振精神,對抗“經期憂郁”。
二、生理期運動,講究“溫柔”二字
雖然鼓勵運動,但生理期畢竟是身體的特殊時期,抵抗力相對較弱,需要格外“溫柔”對待。請牢記以下幾個原則:
1. 降低強度,縮短時長:此階段的目標是“活動身體”,而非“挑戰(zhàn)極限”。應適當減少運動量和時間,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,如慢走、慢跑、舒緩的瑜伽拉伸或簡單的形體操,以身體微微發(fā)熱、不感到疲憊為宜。
2. 避開“雷區(qū)”動作:
避免劇烈跑跳:如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、快速跑、蹦跳等,以免加重身體負擔。
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:如平板支撐、仰臥舉腿、深蹲、靠墻靜蹲等需要屏氣和持續(xù)發(fā)力的靜力性動作。這些動作可能引起子宮位置改變或經血倒流,增加經血量和不適風險。
3. 謹慎選擇運動項目:
不建議游泳:月經期間,宮頸口較為松弛,子宮內膜形成創(chuàng)面,游泳(即便使用衛(wèi)生棉條)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。此外,冷水刺激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和肌肉痙攣,加重痛經或引起感冒。
避免冷水浴:同樣出于對低溫刺激的考慮,應避免在運動后進行冷水浴。
特別提醒:
對于青春期剛經歷月經初潮的女孩,由于內分泌周期尚未穩(wěn)定,更應遵循“循序漸進”的原則,從非常低強度的活動開始,觀察身體的反應,切勿突然進行過大運動量的鍛煉。
拋開“不能動”的舊觀念,用科學、溫和的方式動起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生理期也可以過得輕松又舒適。(婦產科 趙子昳)
專家簡介
趙子昳,主治醫(yī)師,中醫(yī)婦科碩士。擅長:月經不調,月經量多,月經時間長,痛經,不孕,多囊卵巢綜合癥,保胎,調理氣血,婦科炎癥, HPV感染引起的各種宮頸疾病,婦科腫瘤及婦科疑難雜癥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