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表彰先進、樹立榜樣,進一步激勵廣大婦女奮進新征程、建功新時代,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,省總工會、團省委、省婦聯、省科協、省社科聯、省紅十字會決定,授予60個單位、200名同志河南省三八紅旗獎。漯河醫專二附院(漯河市骨科醫院、漯河市立醫院)重癥醫學科主任王鮮穎榮獲“河南省三八紅旗獎”先進個人稱號。
作為重癥醫學科帶頭人,王鮮穎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,以醫者仁心詮釋醫者擔當。
練就過硬本領 科研臨床同驅動發展
精湛的醫術是守護患者的基石,而在ICU這片直面復雜危重病情的陣地上,醫生唯有成為“全能戰士”,方能委以生命相托的重任。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,特別是從事重癥醫學工作以來,她始終堅持“在學中干,在干中學”。先后在鄭州大學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進修學習,取得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5C專科資質培訓合格證及呼吸機培訓合格證書。她多次參加全國重癥醫學會議,在參與討論學科前沿問題的同時,也學習到了重癥醫學領域在臨床和科研的成果,將自己鍛造成為擅長嚴重感染、膿毒癥休克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、重癥肺炎及ARDS的治療,對疑難危重癥的發現和治療,對農藥中毒、嚴重心力衰竭、嚴重創傷、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癥的搶救,有著經驗豐富的學科帶頭人。 如何把臨床工作中的難點、痛點凝練成科研課題,又如何將研究成果實現臨床轉化,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?對此,她且思且行,她帶領科室同志開展了呼吸機治療技術、床旁血液凈化技術、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及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技術,她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論文10余篇,獲市科技成果獎5項,參編教材1部。
恪守醫者仁心 言傳身教甘當鋪路石
“醫術為根,醫德為魂”是她行醫的準則。她每天都早早來到病房,查看危重患者。有病情復雜的危重患者,她守在病房,守在患者床邊,關注其病情變化的每一個細節,只為及時處理。她常常說:細節決定成敗,就是一個個小細節的累加導致病人的治療成敗。曾經有一75歲感染性休克病人,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。此時,王鮮穎主任顧不得高熱在家的兒子,在告知家人應用退熱藥后,便5天5夜堅守在病房直至病人病情穩定,她才回家。經過12天的精心診治,這個病人病情好轉轉至普通病房后,她滿意地笑了。 作為學科帶頭人,王鮮穎主任深知人才是關鍵。她將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,并把知識毫無保留傳授給科室醫生、護士。為幫助他們快速成長,掌握重癥醫學理論知識和豐富危重患者的救治、管理經驗,她定期帶領團隊進行業務學習,而她的一言一行也成為的大家前行的標桿。
多項榮譽加身 接續奮斗為健康所系
三十年的精耕細作里,王鮮穎主任秉持著對醫學的執著和對生命的敬畏,帶領團隊成功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者,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。重癥醫學科在她的帶領下先后開展了有創、無創呼吸機治療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肺泡灌洗、床旁血液凈化、血漿置換、人工肝技術、床旁超聲快速篩查、血流動力學檢測、危重患者鎮痛鎮靜、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等先進技術。對急性心肌梗死、嚴重心衰、重癥哮喘、呼吸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、嚴重感染、膿毒癥休克、重癥急性胰腺炎、嚴重多發創傷、多臟器衰竭以及藥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經驗豐富。 她先后獲得漯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三八紅旗手、五一巾幗標兵、漯河市第四屆人民健康衛士、漯河市特殊貢獻醫師,多次評為優秀醫師和先進個人。重癥醫學科獲得河南省“巾幗文明崗”榮譽,團隊成員多次在省市級急救技術比賽中獲得榮譽,多人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和新技術能手,2022年獲批為漯河市重點培育學科。 抓住新機遇、謀求新突破,所獲榮譽已成過去,在重癥救治及學術創新的道路上,她將帶領科室團隊一起譜寫守護生命的嶄新篇章。(盧 闖 李佳瑩 劉 旭 袁錦鈺)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